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byyyw.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96章 日蚀现,天变生!诛十族选手
  “刘先生对官绅一体纳粮怎么看?”
  屁股都已经离开椅子的刘伯温,听到朱元璋这话后,保持着这个姿势,在原地愣神了大约了四五个呼吸的时间,这才重新坐回到了椅子上。
  不自觉皱到了一起的眉毛,显示出了他心情的极度不平静。
  官绅一体纳粮啊!
  这可是官绅一体纳粮!
  短短一句话,所造成的冲击,不亚于一次山呼海啸了!
  刘伯温本来以为,这次前来见上位,能从上位这里得知,上位今后准备改税制就已经足够惊喜了。
  哪能想到,上位这里居然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自己!
  仅仅只是改税制还不够,上位居然还准备让官绅一体纳粮!
  和官绅一体纳粮相比,之前所说的那些、乃至于正在发生的空印案,都只算是小事情了。
  历朝历代,官员们都有着诸多的特权。
  有很多有形或者是无形的好处。
  税务上的优免权,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好处。
  乃至于在无数人的意识里,这本就是他们应得的。
  大明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上位突然要砍上这么一刀,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多大的震动,可想而知。
  从朝堂到地方,整个官场都要沸反盈天!
  产生的阻力和动荡,绝对要超过李善长之前汇集天下官员,和朝廷作对。
  这等事情的难度,就算是他,也觉得宛若泰山压顶一般。
  他是官员,还是从元朝一直做官到现在,且身居高位,进入到权力核心的官员。
  对于官场,以及众多官员,都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
  也正是因为了解,才越发能深刻的体会到,上位所说这件事,到底有多困难。
  绝对会引起整个官场从上到下,自发的强烈反对与抗衡。
  大概也只有上位这种开国的雄主,才敢去想这事,并有魄力去做此事。
  但就算是上位,想要把这事给做成了,也没那样容易。
  一样会充满艰难险阻,一样需要大毅力,大魄力,且冒着极大的风险。
  可不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着实困难,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上位却敢想,还准备做,才越发的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豪气自起吗?
  那个战争岁月里,敢打敢拼,打硬仗,打胜仗的上位,一直都在!
  “上位,这事……需得慎之又慎。
  没有真的开始之前,绝对不能走漏任何的风声。”
  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沉思了好一会儿的刘伯温,望着朱元璋郑重的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件事确实需要保密。
  毕竟这是与整个天下的官吏为敌。
  稍有不慎,就会闹出大乱子来。
  官绅一体纳粮可不是个简单的事。
  在朱元璋看来,满清里面最能看的过眼的皇帝雍正,这个推行士绅一体纳粮的人,也没有尽全功。
  只能说完成了一些皮毛,未曾伤及根本。
  且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好儿子登基,很快就以这是恶政为名,将之给废了。
  由此可见,想要官绅一体纳粮有多难。
  不仅推行时阻力重重,还得防止推行之后,被后人给废了。
  但就算是再难,自己也得将之给推行下去!
  很多事,不能说知道其难做,就不去做了。
  哪怕做上十分,能起到一分的效果,也一样值得去做。
  能变好一点是一点。
  在推行官绅一体纳粮这件事上,自己是不介意杀个人头滚滚的。
  在要钱还是要命这件事情上,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要命的。
  至于人亡政息这件事,朱元璋也不是太担心。
  只要自己能让标儿活个大年纪,不让雄英再早早离世,再多对他们进行教导。
  让他们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巨大意义,认同自己的这个做法,那么人亡政熄的可能性就不大。
  除了培养合格的继承人之外,还可以加强官员们的素质教育,争取让更多官员明白朝廷如此做的意义。
  理解朝廷这般做的必要性。
  最好是支持和拥护这样的做法。
  所以说,思想教育问题,以及舆论宣传这些,是极其重要,万万不能放松的。
  “上位,真的这么做了,是不是……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些官员们的俸禄?”
  刘伯温显得有些迟疑的声音,再度响了起来。
  大明官员们的俸禄,是真的不高。
  高官依靠俸禄,日子还能过的比较好。
  但众多中底层官员,只靠俸禄度日,可就比较艰难了。
  和寻常百姓们相比,自然要好上不少,但终究还是太少了。
  每月眼巴巴等着禄米下锅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日子过得很清贫。
  上位又想要官员廉洁不贪腐,今后又准备弄官绅一体纳粮。
  那要是不适当的提高一点官员们的俸禄,是真的把不少官员,往绝路上逼。
  适当的提高俸禄,自然不可能杜绝贪腐。
  很多官员哪怕提高了俸禄,该伸手依旧会伸手。
  但是,却能让不少不愿意贪腐的人,不靠贪腐能够把日子过得不错,给予他们相应的底气和保障。
  不能又要马跑,又不给马吃草。
  刘伯温相信,提高了官员们的俸禄之后,再加上上位的铁腕整治贪腐。
  大明的贪腐情况,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好转。
  就是上位过日子一向节俭惯了,很容易用他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尤其是在官员的俸禄上,那是一个子都不想多出。
  自己的这个提议,上位未必会同意。
  “刘先生说的不错,今后的确可以适当的提高官员们的俸禄。”
  事情的发展,又一次出乎了刘伯温的预料。
  面对他的这个提议,朱元璋竟又一次同意了,没有丝毫的迟疑。
  不仅如此,朱元璋接下来说出的话更加惊人。
  “不仅官员们要加俸禄,咱觉得,今后吏员们也需要朝廷给俸禄才行。”
  在古代,官和吏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存在。
  二者之间的差距宛若隔着鸿沟,体现在方方面面。
  单单是俸禄上面,就有着巨大差距。
  官员是可以领正式俸禄的,吏则没有资格。
  朝廷不发俸禄,那生活怎么办?
  很简单,向下伸手,进行找补呗。
  手中握着权力,他们是不可能让自己饿着肚子的。
  等于说是,本该属于朝廷发的俸禄,通过这样的一手,给转移到了众多百姓头上。
  让他们来供养,这数量众多的吏员。
  毫无疑问,这些吏员们自己下手盘剥百姓,给自己捞取好处,是很卖力的。
  所得绝对超过朝廷出面,给他们所发的俸禄。
  想要取消苛捐杂税,想要尽可能的减少贪污腐败。
  那么给吏员们发俸禄,按住吏员的手脚,乃是重中之重。
  毕竟这些人,才是实际政务处理之中,和百姓接触最多的人。
  有句话叫做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就是这一现象一个方面的生动体现。
  朝廷不发吏员俸禄,让诸多吏员自己想办法讨生活,对于诸多的王朝而言,也有着难言之隐。
  一方面是朝廷收入有限。
  而天下吏员的数量何其之多?远远多于官员。
  哪怕是给他们发放远低于官员们的俸禄,那总量加在一起,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量。
  对朝廷的财政压力太大,负担不起。
  另外一方面则是幅员辽阔,受制于交通等各种手段,朝廷对于众多地方的控制力很有限。
  很多地方都鞭长莫及。
  不要说是皇权不下乡了,更多其实是皇权不下县。
  在这等情况下,想要准确的掌握吏的数量,并给他们支付俸禄是很困难的,或者是根本就不现实。
  还有一个方面则是,如何保证在朝廷给吏员发放了俸禄之后,这些吏员们能不向下伸手。
  要是朝廷一边给他们发放俸禄,这些人一边持续不断的向下伸手,这岂不是亏大了?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又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若是好解决的话,历朝历代,也不会没有人能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这……”
  刘伯温被朱元璋说出来的话,给听的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上位居然会在此时,说出这等话。
  吏员也都给发俸禄,着实过于让人意外了。
  沉默了好一会儿,刘伯温进行了一番深度思考后,才望着朱元璋开了口。
  “上位,您的这个想法是极好的。
  若能由朝廷发放俸禄,杜绝众多吏员搜刮地方,对于众多百姓而言,是何其大的幸事?
  对于朝廷而言,也同样意义非凡,将会令江山更为稳固。”
  刘伯温并非是在拍皇帝马屁,倘若真的能做到这里,真的能令大明江山更加稳固。
  因为这一方面代表着,百姓将少受诸多盘剥。
  而众多百姓们,只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是不会大规模造反的。
  另外一方面则意味着,皇权已经深入到了乡这一级。
  这是多少朝代梦寐以求,却最终也只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只是……这事做起来只怕并不容易。
  首先就需要有大量的钱财。
  其次,还得做到对地方吏员的信息,了如指掌。
  再次,则需要吏员们有很高的品质。
  朝廷这边也得有切实有效的强力监管,让这些吏员们,在拿到了俸禄之后,能真的不再向百姓伸手……”
  刘伯温越说,话语越慢,声音越低。
  说了这三条后,往下已经说不下去了。
  其余不说,单单是他说的这三条,哪一个都不是容易实现的。
  钱财的事,历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且不说上位这里,现在还没有动手提高正税。
  就算是真的进行了税改,能多征收上来的不少税,可相应的销也会增大很多。
  首先就是需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给各地官府来使用。
  不能说朝廷这里增加征税,取消苛捐杂税后,就把钱粮全都攥到手里,一毛不拔,不管地方上死活了。
  还要给官员们加俸禄。
  这就是两笔特别大的开销了。
  要是再给全国众多吏员都发俸禄,那真的是入不敷出了。
  对地方吏员信息了如指掌这个,相对来说好办一些,但也没有那么好办。
  一来幅员辽阔,吏员众多,很多地方朝廷都是鞭长莫及。
  二来元朝管理地方太过于粗放,积习难改,以至于现在很多地方,县乡之下,其实和自治没什么区别。
  很多吏员,都在当地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
  吏员信息更迭必然会不及时。
  在给吏员发放俸禄的消息传出后,不用多想就能知道,肯定会出现诸多吃空饷的问题。
  至于说,管住吏员不让他们向下伸手之事……
  如今连数量更少,和朝廷联系更深的官员们,尚且难以做到。
  就更别说数量更多,距离朝廷更远的吏员了……
  “上位,这事只怕……难以实现。”
  刘伯温有些迟疑的说出了他在这事情上,最终的看法。
  只觉无比心累。
  这个事不是不愿意去做,而是真的做不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望着刘伯温认真道:“可以实现,且真的实现了。”
  刘伯温愣了一下,而后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道:“上位说的是大秦吧?
  秦国对地方的治理,是真的可以,大批秦吏也是真的能办事。
  可这也只是局限于秦国。
  始皇帝吞并六国,统一华夏后就不行了。
  在除了秦国故地之外,那些新得的六国之地,也都一样没有办法,建立如此细致的统治。
  我大明现在的地方,比之全盛的大秦,又大了多少?
  想要做到这等程度,是真的不可能。”
  朱元璋没有给刘伯温解释,他说的并不是大秦。
  而是望着刘伯温道:“刘先生,要是有朝一日,可以从我大明京师出发,三日夜间可以来到大明的任何一处地方。
  各处消息,在半日之内,能从京师传递到任何一处府县,也能从任何一处府县传递到京师
  那刘先生觉得,是否可以完成这些?”
  “这当然可以!”
  刘伯温听了朱元璋的话,立刻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皇权为什么难以下乡,甚至于连县都难以下到?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地方距离京师太远。
  政令的传达,以及人员的来往,往往都要以月来计量。
  称一句天高皇帝远再合适不过。
  距离京师越远的地方,越容易胡作非为。
  要是能如同上位所说的那样,三日夜间,可以从大明京师到达大明任何地方。
  半日间,政令可以到达全国任何一个县。
  那这些困难,全都消失不见了。
  这哪里是可以?
  简直是太可以了。
  “可……上位,这怎么可能?除非是神仙手段。”
  在刘伯温看来,这事情比上位说的,通过给全国吏员发放俸禄,从而来让吏员们变得廉洁,还要更加的难以实现。
  以这等想想就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为实现吏员们廉洁为前提,那这事根本就没有任何考虑的必要。
  本身就是空谈。
  上位这是被这件事情的巨大困难,给弄压到了。
  转而开始往一些不切实际的上面去思考了?
  “不是神仙手段,就是人力能够达到的。”
  朱元璋再度摇头,话说的很认真。
  “甚至于咱说的,还只是一点皮毛而已。
  还有更多的高明手段,比如人可以乘坐机械在天上飞,一个时辰的时间都要不了,就能从这里到北平。
  人和人之间,哪怕隔着万里之遥,也能借助工具见面谈话。”
  说着这些,朱元璋满心都是追忆之色。
  虽只隔了不过短短几百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在朱元璋看来,这种剧烈的变化,甚至于比从原始部落,到自己大明的这数千上万年间的变化还要大!
  刘伯温更加不相信了。
  “上位,事情需得一步步的做,上位您一路行来,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继续下去,超越汉唐并不成什么问题。
  不用给自己太大的负担。”
  刘伯温斟酌着言辞,出声宽慰皇帝。
  朱元璋明白刘伯温是什么意思,也知道刘伯温如此反应,实属正常。
  哪怕是自己,在来到现代后的不短时间里,都如坠梦中,不时都在想,自己所见到的是不是真的。
  这里是未来,还是神仙世界。
  没有亲眼见过,根本就没办法想象后世之神奇。
  哪怕刘伯温是个很聪明的人也不行。
  收住思绪,稳住心神,朱元璋道:“事情一步步来吧,太着急也不行。
  税制改革,官绅一体纳税,吏员也领俸禄这些,都可以先往后放放。
  先着手调整新的税收转运制度吧。”
  听到朱元璋说出这话,刘伯温心里隐约升起的一点担忧,也随之无影无踪。
  自己确实多虑了,上位的性子比谁都坚韧,都更加的百折不挠。
  怎么可能因为一些事情的难度太大,就转而开始空想,信起了那些无稽之谈?
  “钱财的事,也不用太担心,咱这里会将之处理好,总不能再让咱大明穷死。”
  朱元璋又想起了什么,望着刘伯温再次开了口。
  刘伯温点头,上位说这话他是相信的。
  这一次借助着空印案,将会对地方众多主印官,以及那些报税的官员,全都进行抄家。
  又会让那众多借助空印案进行贪墨的朝中,以及诸多相关官员吐出非法所得。
  在这等情况下,接下来短时间内,朝廷将会得到一笔极为可观的钱粮
  有了这笔钱粮在,是可以做不少事情的。
  朱元璋不用问就知道,刘伯温肯定会错了意。
  他说钱财,当然不是指这次空印案所追回来的赃款。
  这虽是一笔比较可观的收入,
  但是对朱元璋来说,这只是死水,属于一用就少的那种。
  还是远远不够。
  重活一世,他自然不会只满足于此。
  他说的是重设市舶司,接着开海,从海外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
  如今,一些迫在眉睫的事情已经解决,也的确到了着手开海的时候了。
  不过想要开海,重设市舶司,也一样有些麻烦需要解决。
  如今的海贸,早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
  涉及到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实权的开国侯爷。
  还是自己视为心腹,鸡笼山功臣庙里有画像的那种。
  不然的话,自己大明的市舶司,之前也不可能一年只有一万贯左右的盈余。
  自己更不会被人忽悠着关闭市舶司,设立海禁了。
  而今,自己准备拿回这块早就被无数人暗中瓜分干净的肥肉,还不知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那些人要是甘愿放手才是怪事。
  但那又如何?
  且看看那些人的脖子有多硬!
  ……
  空印案所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因为刘歆等人被五马分尸,众多地方报税官员被执行杖行,并抄家流放而结束。
  相反,随着时间的发展,事情的不断发酵,影响变得更大。
  消息随着抄家之人,以及到地方上捉拿主印官前来京师核实斩首之人的动作,从京师这里飞速的朝着各个地方传播。
  对于各个地方的官场,所造成的震动,无异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不仅是地方官员,朝中这里也一样不平静。
  朝会结束,通告出来后,开始有人鼓足勇气,来到锦衣卫这里,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缴纳之前通过空印文书,所获得的那些不义之财。
  看着那众多因为空印案被处死的官员,再想想皇帝所说的,规定时间内不坦白罪加一等的话。
  很多人心肝都在颤抖。
  是真的不敢赌,皇帝今后不会查到自己头上。
  不仅是普通的官员,甚至于在第一天的时候,韩国公李善长,就亲自来到了锦衣卫这里。
  随后就有诸多银钱,乃至于是房契地契这些,被上交。
  后面有消息传出,说韩国公这次所上交的非法所得,折合成钱,高达三十一万贯之多!
  第二天时,就连丞相胡惟庸,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了皇权特许,专办此案的锦衣卫衙门。
  随后有消息传出,胡丞相上交的非法所得,合计七万八千九百多贯。
  这些消息一传出,立刻令的无数人为之震动。
  胡惟庸这个一向简朴的丞相,可也没少拿啊!
  就说嘛,他堂堂一国丞相,住破烂宅子,坐破旧驴车,怎么看都不合理,就是弄给别人看的。
  现在如何?
  水退下去了,谁有两腿泥简直一目了然。
  不过,轰动归轰动,有了李善长和胡惟庸二人做出来的这事之后,倒也起到了极大的带头作用。
  让很多还在肉疼,或者是有着诸多其余方面考虑,一直在那里犹豫的人,一下子就放下了心中负担。
  也主动坦白并上交非法所得了。
  尤其是随着各地主印官被陆续带到京师,开始被接连斩首,一颗颗血淋淋的脑袋,滚滚而落后。
  一些还舍不得钱财,心存侥幸之人,也坐不住了。
  也开始主动坦白。
  在钱和命之间,他们选择了命。
  一时间,朝廷手中的钱财等资产,开始飞速的增加……
  ……
  “希直,不用想着再做些什么了。
  我去世后,你好好活着,照顾好你娘,还有弟弟们。
  你是家中长子,我走后,你就要挑起家中大梁了。”
  前往京师的路上,被槛车拉着的方克勤,望着身边跟着的长子说道。
  他这儿子,既是陪他走这最后一程,也是为了收敛他的尸首,送回家乡安葬的。
  边上已经许久都不曾说话的方孝孺,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父亲,您不曾犯罪,是无辜的,这次完全就是被牵连。
  孩儿怎能忍心看父亲,含冤而死?”
  方孝孺一向孝顺,从不忤逆父亲。
  但这一次,在这件事情上,他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盖印于空白账册上,让人带着去京师报税,确实不对,不算无辜。”
  方克勤叹了口气说道。
  “父亲,这不是您的错,是整个天下都这般做的,从元朝时就开始了。”
  “整个天下都这样做就是对的吗?
  且陛下这次的惩罚,也非只是针对我一个,同样也涉及到了整个天下。”
  “父亲!”
  方孝孺有些急了。
  “您怎能一直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方克勤看着头一次面对自己有些急眼的儿子,又是欣慰,又是心疼。
  “不是泼脏水,而是事实就是如此,国法不可违。
  别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就是触犯了国法,就是造成了诸多钱粮的损失,助长了贪腐。
  就该受到应有的惩戒。”
  “可是,父亲,我大明根本就没有哪条律法说了不许如此做。”
  方孝孺继续争辩。
  “卖报,卖报!最新一期的大明日报!”
  卖报的孩童,手里拿着报纸用力的挥舞。
  这里乃是距离京师,差不多有两百里之遥的地方,不是府县,只是一个小镇。
  居然连这里都有售卖大明日报的了。
  “去买份报纸过来吧。”
  方克勤对方孝孺说道。
  一来大明日报的确办的精彩,二来也有借此机会,缓和一下氛围,结束和自己儿子这番谈话的意思。
  片刻后,方孝孺买来一份报纸,双手奉给他爹方克勤。
  方克勤接过,习惯性的翻到后面去看水浒传。
  看过之后才看前面的。
  头版的黑色加粗标题,一下子吸引住了他的目光——论律法的适用原则。
  他迅速往下看起来。
  越看越是吃惊,越看越觉深以为然,发人深省。
  好一阵儿后,一向看书一目十行的他,这才算是看完这篇用大白话写成的文章。
  没有再去看其他内容,把这份报纸给了方孝孺,让方孝孺看这篇文章。
  方孝孺双手接过,一边跟着槛车行走,一边观看。
  初时还不觉得有什么,只觉这是在狡辩,但往后看了一会儿,却不这样认为了。
  ‘……国朝新立,律法并不完善,有着诸多空子可钻。
  这次的空印案就是个典型。
  为了防范这等事情再次发生,咱在这里,向全国各界就这个事,说一下律法的原则。
  总结起来三句话。
  其一,法无授权不可为,其二,法定职责必须为,其三,法无禁止即可为。
  法无授权不可为,是针对官府一应官吏的。
  世事繁杂,总有律法规定不到的地方。
  作为朝廷官吏,更应该奉公守法,需被律法严格约束,不要、也不准去钻律法空子,实施犯罪。
  对于官吏的适用标准,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定职责必须为,也是针对各级官府一应官吏的。
  各级官府一应官吏,必须依法履行相应职责,不得懈怠或推诿,不能只讲权力,不讲责任。
  法无禁止即可为,是针对寻常百姓的。
  百姓是弱势群体,不能用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他们。
  各级官府一应官吏,更不能变着法的去欺压,去盘剥百姓。
  说百姓这个违法,那个不行,这个该打板子,那个需要罚钱多少。
  只要律法之中没有明确规定,那么寻常百姓就可以去做。
  这三条,就是咱所说的律法适用原则,今后都要按照这三条原则来。
  否则严惩不贷!’
  方孝孺不自觉放慢了脚步,看入了神。
  等到回过神后,想要和自己父亲说些什么。
  抬头却发现,自己父亲的槛车已经往前行了很远,都看不见了。
  当下忙加快脚步前去追赶……
  “看过了吧?法无授权即禁止,说的多好。
  空印这事,说白了就是无数人在钻律法空子。
  觉得没有明文律法规定,就能这样做,大量的贪污受贿。
  我有这么个结局,一点不冤枉,你不用再多想,也不用再多做什么。”
  方克勤看着手持报纸,气喘吁吁赶上来的自己儿子,语重心长的出声说道。
  在说这话时,他心里既有对皇帝竟然能想出这等精简,却偏偏又非常有道理的话,来解释律法原则的振动和叹服。
  又有着一种长松一口气的喜悦。
  自己终于可以不用有那么大的牵挂,安心的死去了。
  他并不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面对死亡,一样有着诸多的恐惧,和不甘。
  他一路上表现的如此坦然,并一直与自己儿子说,他做的这些事理当被杀。
  所为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自己长子放下心结,别因为自己这个父亲的遭遇,钻进牛角尖里。
  从而过的异常痛苦,耽误了下半生。
  自己儿子还年轻,日子还长,不能这样过下去。
  眼看着自己儿子在这件事上,钻进了牛角尖里,自己也劝不回来,心中正为之着急的时候。
  见到了这篇一看就是以皇帝口吻写出来的文章,方克勤又怎能不欣喜?
  有了这篇文章在,自己儿子肯定能走出来,尽可能少的受自己被斩首的影响。
  方孝孺沉默着,神情显得复杂。
  如此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沉重的点了点头:“孩儿明白了。”
  方克勤露出笑容来。
  从方孝孺手中接过报纸,接着看其余未看的内容。
  如此看了一会儿后,却觉得天色越来越暗,忍不住有些奇怪。
  今天天气非常好,万里无云的。
  怎么这个时候,天说阴就阴了?
  下意识的抬头看天,顿时一怔,愣在当场。
  之间那悬挂在天上的日头并没有消失,而是像是被什么,给狠狠的咬掉了一大口似的。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吞掉的越来越多,天色也越发的晦暗。
  同样仰头看天的方孝孺,脸上突然露出了狂喜之色!
  自己父亲,还有那无数被冤屈的官员都有救了!
  这可当真是连上天,都不愿意见到自己父亲含冤而死!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