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byyyw.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350章 战场如棋
  随着炮火的持续轰炸,明军的战兵逐步向前推进,借助火炮的掩护,前锋队伍已经接近荒村外围。
  明军的炮火并未停歇,而是持续覆盖,甚至开始对清军可能的隐蔽位置展开了精准打击。
  随着明军步兵的推进,逐渐接近了村边的土墙,清军的火枪兵所在位置已经被暴露在明军视线之内。
  “打!”
  明军的指挥官命令道,步兵们立刻集中火力,朝着土墙后方的清军阵地猛烈开火。火枪的声音接连不断,仿佛一阵阵雷鸣般打破了死寂的空气。
  然而,尽管炮火声震耳欲聋,火枪的射击却并未能带来预期中的威慑效果,清军的阵地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冲击,反而依旧坚如磐石。
  实际上,清军的汉八旗火枪兵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部队,在面对这样的炮火攻击时,他们早已习惯了战场上的惊涛骇浪。
  尽管炮火如雨点般落下,汉八旗的士兵依然稳如泰山,维持着阵地的稳定,没有急于反击,也没有急于撤退。
  站在指挥台上的汉八旗军官一边观察着前方明军的动作,一边在心中揣摩着敌军的意图。虽然炮火猛烈,但这些经验丰富的汉八旗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反而显得更加镇定自若。
  甚至有些火枪兵低头查看枪膛,检查自己手中的火器,似乎完全没有被前方明军的炮火所干扰。
  不过,随着明军步兵的逼近,汉八旗的军官们开始感到一丝不安。
  随着距离缩短,敌人的步兵逐渐进入了火枪射程,尽管炮火持续不止,明军的步兵终究还是渐渐接近了阵地。对于负责指挥火枪射击的汉八旗军官来说,这正是关键时刻。
  然而,看着对面的明军推进到一百步左右又停了下来,负责指挥火枪射击的汉八旗军官一时间疑惑不已,不清楚对方又在耍什么招。
  爆炸声与炮火的轰鸣如同破晓的雷鸣,震得整个村庄都在颤抖,近四刻钟的炮击已经让战场上硝烟弥漫,整个空中仿佛都被浓重的黑色雾霭笼罩。
  明军的火炮连续不断地轰炸,炮弹在土墙上爆炸,溅起大块碎石,撕裂了周围的清军阵地。
  这猛烈的轰炸,使得清军的士气不断崩溃,特别是那些低级的包衣兵,眼看着四周死伤惨重,心中恐惧已然逼近极限。
  每当炮声响起,那种巨大的震动就会把士兵的心脏狠狠地震动一番,甚至连旁边的土墙都在炮火中摇摇欲坠,伴随着土块的崩落与惨叫的回荡,清军的士气逐渐瓦解。
  许多士兵面色苍白,双眼呆滞,仿佛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特别是包衣兵,他们的恐惧情绪几乎已经蔓延到每一个角落,这支由普通农民和被征召的平民组成的部队,面对如此恐怖的战场,早已接近崩溃的边缘。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阵地上依然有人大声指挥,清军士兵仍然继续勉力抵抗,但他们的心神早已丧失。
  就在炮声突然暂停,碎石落地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之时,明军的阵地忽然爆发出一阵猛烈的火光。
  上千支火枪同时发射,弹头如暴雨般从浓烟中穿透而出,密集的火力瞬间覆盖了整个清军阵地。
  清军的阵地一时硝烟弥漫,空气中充斥着焦土与血腥味,士兵们发出阵阵惨叫,躲避的动作乱作一团。
  这时,浓烟中无法看清敌人具体位置的清军,也意识到明军已经在烟雾中悄然推进,意识到眼前的形势已非他们所能掌控。
  清军的指挥官们急忙下令还击,但由于他们使用的火枪一直在改进过程中,火药的配方尚不成熟,因此他们的火力远远不及明军的精准与迅猛。
  明军的火枪兵在火力上的优势,不仅表现为精准的射击,更体现在他们的士兵对于武器的熟练操作和协同作战的能力上。
  然而,尽管如此,清军的火力仍旧不敢轻视,尤其是当第一轮射击结束后,清军阵地中的一些火枪兵急忙调整阵形,重新举枪瞄准。
  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明军的火枪兵已经悄然突破了原本的距离,距离已经接近了五十到六十步。
  “这些该死的明军!”
  眼见火力被压制,清军的士兵们纷纷慌乱起来,甚至有些指挥官情急之下命令再度发射,试图凭借数量弥补他们火器的劣势。
  然而,明军的方阵已经压到了村庄边缘,枪声与火光的交织,让清军的防线逐渐摇摇欲坠。
  在这时,张煌言的精锐步兵部队已经没有任何犹豫。
  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前锋队伍迅速起身,朝着村庄的方向猛扑而去。
  身后火枪兵的阵地紧随其后,步兵队伍的前锋已经开始冲锋,趁着清军还未完全完成第二轮射击的空档,迅速突破了清军的防线。
  然而,这一切并非全然顺利。
  在村庄废墟附近,清军依然有一部分士兵顽强抵抗,尤其是一些有经验的火枪兵,他们试图通过精准的射击来阻挡明军的推进。
  但明军早有准备,张煌言在战前就已经部署了大量骑兵,牵制西面两座荒村背后的清军骑兵。
  这样一来,明军的步兵不必过多担心清军骑兵的突然袭击,能够更专注于与清军步兵的正面交锋。
  明军步兵继续猛冲,随着冲锋的号角响起,前锋士兵不断高喊口号,士气高昂。
  虽然有数十名士兵在推进过程中受伤,但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激励了后续部队的勇气。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的火枪兵阵地被越来越多的明军压制,原本有序的防线已经逐渐变得混乱不堪,士兵们的反击越来越无力。
  不久之后,双方的火炮因为持续的高强度射击而逐渐哑火,热烫的炮管让人无法再继续精准射击。
  而此时,明军的步兵已经冲到了村庄的边缘,废墟中的近战随即打响。
  士兵们不再依赖远程火力,而是将矛头指向敌人,双方的战斗逐渐进入白刃格斗阶段。
  巴明站在村庄的屋顶上,望着眼前爆发的近战,心中一时惊慌失措。
  几日前,明军的火器在外的打击下,尚且难以突破清军的防线,可今天,为什么明军的攻势竟然如此猛烈?
  不到一个时辰,战斗就已经发展到了如此近距离的白刃战阶段。
  明军到底是如何突破清军的防线,取得如此迅猛的进展的?
  巴明的心中充满了疑虑与惊慌,他知道,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清军的防线将不堪一击,胜负的天平很快就会倾斜。
  不过,巴明心头虽然不安,但他却并未过多纠结细节,局势已是千钧一发,若是再不采取行动,自己手下的部队或许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
  他一面急忙派出哨马向多尔衮请求增援,一面又亲自率领甲兵,迅速投入到战场之中,企图稳住局势,避免它陷入更严重的困境。战场的西侧,原本宁静的两个荒村如今成了激烈厮杀的场所。战斗已经爆发,一村一战,彼此之间不过相隔不到两刻钟,却各自陷入了混战的泥潭。
  村落外,清军与明军的骑兵正在对峙,骑兵虽然势均力敌,但却十分谨慎,打得像是两只在互相试探的野兽,随时准备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
  然而,这样的战斗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
  清军的指挥官——多尔衮,并没有下令全面进攻,这让朱慈烺感到一丝压力,虽然他深知多尔衮习惯谨慎,但这种谨慎却在某些情况下显得过于拖沓,尤其是面对明军的反击时。
  反观朱慈烺,他虽然在策略上有着自己的安排,但同样命令张煌言保持收敛,不要一味地将战略威慑演变为全面的大会战。
  他明白,一场重大战役的爆发可能意味着两军的全面对决,但不慎轻举妄动,反而可能招致意外的后果。
  如今,西侧的“荒村争夺战”便是这种微妙平衡的结果,虽然战斗十分激烈,但两军都未真正展开全力,形势暂时胶着。
  荒村中,明军的阵地非常局促,兵力虽有优势,却无法在狭小的空间里展开阵型。
  尽管双方的战斗异常激烈,刀光剑影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杀气,然而,由于地形的制约,谁也无法压倒对方。
  战场东侧的两座荒村,情况却截然不同。
  这里的明军相较西侧更加冷静,他们并未贸然发起进攻,而是趁机进行部队的调动与调整。
  朱慈烺在此前已经下令,将原本驻守前线的普通部队调离,并且亲自指挥他麾下最精锐的营伍,替换了前线的阵地。
  这样的调整,显然是出于更深远的战略考虑:既然东侧的两座荒村对防守有着天然的优势,那么通过精锐的部队驻守,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阵地的稳定性。
  而且,东侧的防线已经布下了厚重的火器,满洲正白旗的精锐亲自防守,难以攻破。
  此时,朱慈烺并不仅仅考虑着眼前的战斗,他心中更为深远的目标是如何利用这场战斗为接下来的战争布局。
  对他而言,打下战功的时机至关重要,战后的资源分配,尤其是如何将自己的嫡系部队与非嫡系部队的力量均衡安排,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战功的分配不仅仅是为了彰显某一方的胜利,更多的则是为了未来的资源倾斜。
  如果他能让自己的亲信与嫡系部队立下赫赫战功,那么战后的资源和兵力的分配就会极大地倾向于他们,进而为他自己稳固江山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因此,朱慈烺深思熟虑之后,指挥张煌言、林昌峰等人收敛锋芒,确保战斗的持续性,但绝不让事态发展到全面开战的地步。
  他不想让战局变得无法控制,不想让清军有机会从中渔利,尤其是在这种微妙的博弈中,轻举妄动往往意味着失败。
  与此同时,朱慈烺眼前的局势并不单纯是战略与战术的博弈,更有着极为复杂的政治意味,他需要平衡各方的力量,确保大军的协调与稳定。
  高杰等非嫡系部队的退守,虽然表面上看似是战略上的收缩,实际上却是为后续的反击埋下伏笔。
  就像是朱慈烺紧握的拳头,虽然暂时收拢,但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可以猛然出击,以压倒性的力量打破敌人的防线。
  若多尔衮敢趁机偷袭,便会成为他出击的最佳机会,进而将敌人一举击退。
  战场如棋,在这场棋盘上,朱慈烺不仅仅在为眼前的战斗而布局,更是在为未来的政权与实力扩张打下伏笔。
  在这错综复杂的战局中,朱慈烺已经精准地抓住了机会的脉搏,他对多尔衮的判断无比清晰,且充满了自信。
  他明白,若是多尔衮敢于撤退,便意味着自己大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可以堂而皇之地追击,摘取那份属于自己的果实;
  但如果多尔衮胆敢发起偷袭,那反而意味着自己设下的陷阱已成功生效,自己以少胜多的计划,便能完美实现。
  眼下的局势,对于朱慈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辽东的战局。
  而更重要的是,他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回到南京坐镇,借此稳固自己的权力根基。
  随着大西南的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他必须快速解决辽东的局面。
  而一旦回到南京,首先要做的便是稳住自己的权力,压制那些地方军头,逐步削减他们的权力,最终实现中央集权,彻底收回对帝国的控制。
  “将军,各营将士已经悉数到位了!”
  李立雄的声音在战场的喧嚣中格外响亮,他勒住战马,眼中带着几分急切的神色,朝高杰抱拳汇报道。
  此时的高杰,已被调至战场的二线,作为支援力量驻守在这里。
  高杰略显疲惫地抬手遮挡住阳光,他的神情一如既往地凝重,双眼望向前方那片布满烟尘的战场。
  “多尔衮果真没有任何动静吗?”高杰忽然开口,语气中透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疑虑。
  高杰心中其实已经有所猜测,多尔衮此时能否做出反应,成为了关键。
  若是按兵不动,便是死局;若是过快撤退,亦可能陷入朱慈烺设下的包围圈。
  最危险的,是他在犹豫时所陷入的心理状态——这种不确定性,往往能放大敌人的危机感,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然而,作为大将的高杰并不敢贸然冒进,他知道,无论他内心如何盘算,他都必须遵循上级的命令。
  无论如何,他的权力源自朱慈烺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
  如果失去了皇帝的信任,那么他所拥有的一切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李立雄见高杰陷入沉思,不禁略显焦急,他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将军,除了西侧的两个荒村正在激烈交战以外,中线和东侧似乎都没有任何动静。”
  “难道说,清军这次真的要撤退了吗?”高杰微微皱眉,心中一阵沉吟。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