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千钧一发
此时的赛格,终于从先前的惊骇中回过神来。
他扫视着四周,战场的惨烈与清军的狼狈境地映入眼帘,然而他的神情中并无丝毫畏惧。
或许是因为深知局势已到无可挽回之地,突围之路近乎不可能,或许是他仍抱有满洲八旗无敌的迷之自信。
面对部下将领劝他突围的请求,他竟断然拒绝。
“我满洲八旗兵,凡临阵对敌,非胜即死!”赛格高声说道,语气中透着无比的倨傲与坚定。
他抬起头,双目如炬,环视着身边的将领们,继续说道:
“本贝勒乃皇家宗室,又怎能言退?若不能杀光这群贼寇,我还有何颜面回去见摄政王?”
他的语气铿锵,仿佛无视了眼前几近绝境的形势,这番话让围在他身边的诸将一时语塞,没人敢再劝。
是因为敬畏?还是因为对贝勒的刚愎无能为力?谁也说不清。
赛格环顾四周,见无人再出声,眼神骤然一冷,随即当机立断,振臂高呼:
“卡布!”
“末将在!”护军参领卡布骑在马上,立刻拱手应声,声音洪亮,透着几分无奈的忠诚。
赛格毫不犹豫地下令:
“带着你部勇士,随本贝勒冲锋!目标——常登贵中军,我要直取其帅旗!”
话音未落,他已将手中长枪奋力一挥。阳光映照之下,枪头寒光四射,笔直地指向远方常登贵的帅旗。
诸将闻令,纷纷循着赛格枪头的方向看去,帅旗高高飘扬,而它后方,是密密麻麻的明军阵列。
众将面面相觑,脸上流露出惊疑与不安——在这等危局之下,稍有差池便是全军覆没,贝勒竟还要向敌方中军反冲?
这是孤注一掷,还是在找死?
然而,战场无情,局势瞬息万变,容不得任何人多作思量。
赛格的命令已下,卡布心知逆势难改,却也毫不迟疑地领命,他当即勒马转身,振臂高喊:
“勇士们,随贝勒冲锋!杀敌立功,为国捐躯!咱们满洲男儿无畏生死,砍下那个尼堪将领的脑袋!”
话语刚落,他便开始调动本部骑兵,迅速列阵冲锋。
看到这一幕,赛格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抿唇一笑,深吸一口气,大喊道:
“冲!随本贝勒杀过去!”
赛格不再犹豫,他策马扬枪,带领着百余名刚刚集合起来的骑兵,直奔常登贵的帅旗而去。
山道间,清军骑兵的马蹄声如雷滚动,混杂着赛格的怒吼和士兵们的厮杀声。
然而,赛格的所谓“冒死冲锋”,在敌人眼里不过是垂死挣扎。
远处,常登贵正立于高地之上,环视战局。
他被亲卫层层保护,脸上毫无波澜,仿佛已经看透了整个战场的走势,看着清军如困兽般的冲击,不由微微点头,嘴角浮现一丝冷笑。
此刻,山道内的局势早已明朗。明军的分割包围战术已见成效,清军四面受敌,已是插翅难飞。
即便赛格率亲军勇猛冲锋,也不过是徒劳挣扎,难改败局。
常登贵的帅旗附近,早已埋伏重兵,明军的阵地如铜墙铁壁,弓弩手、火铳手以及手持长矛的士兵层层布防。
赛格的骑兵尚未冲至,箭矢已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清军骑兵被一波接一波的箭雨击溃,战马嘶鸣,士兵惨叫,前锋部队几乎瞬间崩溃。
“稳住阵型!”卡布一边催促部下继续前冲,一边试图稳住混乱的骑兵。
然而面对明军精心布置的防线,他的喊声几乎被淹没在惨烈的厮杀声中。
赛格依旧不肯停下,他催马加速,手中长枪直指帅旗,一声怒吼,试图鼓舞士气。然而此时,他的身边已所剩无几的骑兵。
四面八方都是明军士兵,他们呐喊着,挥舞着刀枪,像洪水一般朝赛格扑来。
最终,赛格的“反攻”以彻底失败告终,他的骑兵几乎全军覆没,连带他自己也深陷敌阵,进退维谷。
眼看着明军步步逼近,赛格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悔意,但更多的,还是不甘与愤怒。
常登贵冷眼旁观这一切,他看着眼前的清军陷入绝境,心中一片平静。
他远远望见清军队伍中赛格的认旗正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冲来,嘴角不禁浮现一丝讥笑。这赛格,不过是仗着贝勒的身份强撑威风,既无统帅之沉稳,也缺乏谋略。
若非出身高贵,又如何能担当大军前锋?
此时的赛格,在常登贵眼中,不过是个空有勇气的莽夫。
赛格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他挥舞长枪,高声下令,催促手下骑兵加速冲锋,试图撕开明军的防线。
然而,还未等他靠近,便被一支明军骑兵以极其强硬的方式截断了去路。
此时的战场上,明军将领马宝正如一把出鞘的利剑,在敌军之中所向披靡。
他所率领的几十名骑兵,在清军大阵中横冲直撞,犹如饿虎入羊群,仅仅是马宝一人,便已经斩杀了十几名清军士兵,鲜血溅满了他的铠甲。
马宝一边厮杀,一边寻找清军贝勒赛格。
他知道,只要能斩杀赛格,这支清军的攻势便会土崩瓦解。
然而,乱军之中人影攒动,要找到赛格谈何容易?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马宝扫视战场时,却发现赛格的认旗竟然直冲向自己方向而来。
看到这一幕,马宝目光一亮,大喝一声:
“兄弟们,随我杀!”
他身后的几十名骑兵当即有十余人迅速摆脱周围的清军,跟随这位猛将,毫不犹豫地朝数倍于己的清军阵中冲去。
历史的长河中,马宝本应在后来以其卓越的战绩闻名于世。
从衡阳之战斩杀尼堪开始,他在三藩之乱中担任吴周大军的前锋,率军从云南一路征战至江西,又从广西杀到四川。
他与吴国贵、王屏藩并称“吴军三大猛将”,成为满清八旗闻之色变的名字。
然而,历史的胜利者书写了他的无名,作为失败一方,马宝的功绩在正史中几乎被完全抹去,鲜有人知。
但眼下,这些并不重要。
赛格此时并不知自己正在接近生死关头,他的认旗一路前冲,格外显眼,引得无数明军将士的注目。
然而,这份招摇也为他埋下了隐患。
不到两里的距离,他左右两翼的清军骑兵便已有几十人被明军缠住,脱离了队伍,乱军之中,队形散乱的骑兵变得不堪一击。
正当赛格犹豫着是否应该调整战术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喊杀声,他定睛望去,只见一员猛将正策马狂奔而来。那人身披铠甲,虎背熊腰,面容凶狠,手持一柄闪着寒光的马槊。
他一路冲杀,连斩三名挡路的清军骑兵,血光飞溅,直奔赛格而来。
赛格一时愣住,他并不认得眼前这员明军大将,但也不将其放在眼里。
身为满洲贝勒的他,自幼习武,又率领的是清军精锐,自然自信心十足。
他冷笑一声,心中暗道:
“区区一个汉人武将,也敢在本贝勒面前猖狂?不自量力!”
赛格毫无惧色,举枪迎战,然而,近战的瞬间,他立刻感受到了压力。
马宝的槊法凌厉迅猛,每一击都带着雷霆之势,甚至透过武器传递到赛格手臂上的震动,都让他感到一阵酸麻。
战场上的局势也愈发不利,马宝身后十余名骑兵如猛虎般杀入清军阵中,他们配合默契,目标明确,完全围绕赛格展开战斗。
赛格的亲卫虽然忠诚,但显然无法阻挡这群悍勇如狼的敌人。
马宝没有给赛格任何喘息的机会,他策马绕战,马槊连刺,眼神如同锁定猎物的猛兽,一点点压缩赛格的活动空间。
赛格的坐骑已经开始焦躁不安,战马的嘶鸣声中透着恐惧,而他的护卫队也被明军逐渐分割包围。
眼看局势危急,赛格终于意识到自己低估了敌人,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大声喝令亲卫突围。
然而,此时的战场已被马宝牢牢掌控,赛格的每一步撤退都被明军精准封锁,突围的希望愈发渺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赛格的一名亲卫猛然策马向前,试图用自己的生命为主将争取逃生的机会。
那名亲卫挥舞长刀,与马宝硬碰了一记,刀断人亡,但这一瞬间的牺牲却为赛格争取了片刻的空隙。
赛格趁机猛踢战马,企图突围而去。
然而,马宝早有准备,他策马急追,槊尖直指赛格后心。
赛格只觉得一阵寒意袭来,情急之下连人带马猛然向侧翻滚,堪堪避开致命一击。
这一场遭遇战,赛格虽侥幸保命,但他的部队已然溃散,清军精锐的伤亡令他心痛,而他更为自己的轻敌后悔不已。
远处,明军的呐喊声渐渐响彻战场,马宝带着部下重整队形,像一头伺机而动的猛兽,随时准备再度扑杀。
赛格作为满清的贝勒,内心早已积累了多日的郁闷与不满,此次遭遇埋伏,终于让他忍不住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怒火。
“嗖——嗖——嗖——!”
一声声急促的枪声和弓箭的呼啸声划破了空气,战场瞬间陷入了混乱。
赛格猛地挥起手中的长枪,脸上露出一丝狞笑,他策马扬鞭,目光如炬,朝着明军猛将马宝的方向冲了上去。
赛格的怒火不仅仅是对突如其来的埋伏,更是对战局的不满与对胜利的渴望。
此次突袭,若能击溃明军的主力,不仅能为清军赢得宝贵的战果,也能进一步巩固他在军中的威信。
“举旗!”赛格高声下令,身旁的亲卫骑兵们迅速响应,纷纷高举代表贝勒的认旗。
那面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成为清军骑兵冲锋的信号。
随着旗帜的飘扬,亲卫们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般,冲向明军的阵地。
不等旗手退下,赛格已经率先冲了出来,带领着少数前军和三千名亲卫,奋力向明军主将马宝的方向猛冲。
然而,战场的瞬息万变让赛格始料未及,就在他即将冲入明军阵营时,马宝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迅速侧身闪避。
马宝的动作迅猛,毫不留情地挥动手中的长槊,从侧面猛烈扫击,槊风呼啸而过,直逼赛格。
赛格反应迅速,奋力后倾,试图避开致命的一击,但身负重甲的他,动作略显笨拙。
尽管如此,赛格的勇猛与反应速度依然让他在这次交锋中占据了一定优势。
长槊的刮擦声划破夜空,火星四溅,赛格的护甲被擦出了一道道划痕,冷汗从额头滴落。
然而,马宝显然不是轻易被击倒的人物,作为当今明军的顶尖猛将,他的身手灵活,战斗经验丰富。
“赛格,放马过来!”马宝冷冷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赛格见状,咬紧牙关,猛然再次发起进攻。
他知道,只有击败马宝,才能彻底动摇明军的士气,确保清军的胜利。
两人势均力敌,激烈的交锋迅速点燃了整个战场。赛格挥动长枪,与马宝的长槊相互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碰撞声。
周围的亲卫和随从们见到两位主帅的激烈对决,也纷纷加入战斗,刀光剑影之间,战场上充斥着嘶喊与杀戮。
双方的兵士们被这场高层的激战所鼓舞,士气高涨,战斗力倍增,整个战场仿佛成了一片血海。
然而,战斗的高潮还未到来,赛格在一次猛烈的攻击中,因为用力过度,重心不稳,突然被马宝抓住了手中的长槊。
马宝借助马匹前冲的惯性,猛然一拉,赛格的长枪被夺了过来。
赛格失去平衡,重心一偏,从马背上摔了下去,狠狠地摔在地上。
轰隆一声巨响,赛格感到全身失去了力气,眼前一黑,意识逐渐模糊,嘴中还吐出一口鲜血。
马宝趁机反击,拔出另一支长槊,朝赛格猛然刺来。
赛格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尽力挣扎着想要重新站起,然而,已经奄奄一息的他,根本无法抵挡马宝的致命一击。
战场上,赛格的惨败让清军的士气瞬间下滑,他们看着自己的主帅被对手击倒,心中的信心也随之动摇。
眼见主帅倒地,战场上的混乱进一步加剧,许多清军士兵开始慌乱,纷纷失去战斗意志,转而四散逃跑。
与此同时,马宝并没有停下攻击的脚步,只有彻底击溃清军的主力,才能彻底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于是,他挥动长槊,带领着一众亲卫,继续向着清军的其他精锐部队发起猛攻。
清军的攻势逐渐被压制,原本还占优的局面被明军一步步逆转。
(本章完)
此时的赛格,终于从先前的惊骇中回过神来。
他扫视着四周,战场的惨烈与清军的狼狈境地映入眼帘,然而他的神情中并无丝毫畏惧。
或许是因为深知局势已到无可挽回之地,突围之路近乎不可能,或许是他仍抱有满洲八旗无敌的迷之自信。
面对部下将领劝他突围的请求,他竟断然拒绝。
“我满洲八旗兵,凡临阵对敌,非胜即死!”赛格高声说道,语气中透着无比的倨傲与坚定。
他抬起头,双目如炬,环视着身边的将领们,继续说道:
“本贝勒乃皇家宗室,又怎能言退?若不能杀光这群贼寇,我还有何颜面回去见摄政王?”
他的语气铿锵,仿佛无视了眼前几近绝境的形势,这番话让围在他身边的诸将一时语塞,没人敢再劝。
是因为敬畏?还是因为对贝勒的刚愎无能为力?谁也说不清。
赛格环顾四周,见无人再出声,眼神骤然一冷,随即当机立断,振臂高呼:
“卡布!”
“末将在!”护军参领卡布骑在马上,立刻拱手应声,声音洪亮,透着几分无奈的忠诚。
赛格毫不犹豫地下令:
“带着你部勇士,随本贝勒冲锋!目标——常登贵中军,我要直取其帅旗!”
话音未落,他已将手中长枪奋力一挥。阳光映照之下,枪头寒光四射,笔直地指向远方常登贵的帅旗。
诸将闻令,纷纷循着赛格枪头的方向看去,帅旗高高飘扬,而它后方,是密密麻麻的明军阵列。
众将面面相觑,脸上流露出惊疑与不安——在这等危局之下,稍有差池便是全军覆没,贝勒竟还要向敌方中军反冲?
这是孤注一掷,还是在找死?
然而,战场无情,局势瞬息万变,容不得任何人多作思量。
赛格的命令已下,卡布心知逆势难改,却也毫不迟疑地领命,他当即勒马转身,振臂高喊:
“勇士们,随贝勒冲锋!杀敌立功,为国捐躯!咱们满洲男儿无畏生死,砍下那个尼堪将领的脑袋!”
话语刚落,他便开始调动本部骑兵,迅速列阵冲锋。
看到这一幕,赛格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抿唇一笑,深吸一口气,大喊道:
“冲!随本贝勒杀过去!”
赛格不再犹豫,他策马扬枪,带领着百余名刚刚集合起来的骑兵,直奔常登贵的帅旗而去。
山道间,清军骑兵的马蹄声如雷滚动,混杂着赛格的怒吼和士兵们的厮杀声。
然而,赛格的所谓“冒死冲锋”,在敌人眼里不过是垂死挣扎。
远处,常登贵正立于高地之上,环视战局。
他被亲卫层层保护,脸上毫无波澜,仿佛已经看透了整个战场的走势,看着清军如困兽般的冲击,不由微微点头,嘴角浮现一丝冷笑。
此刻,山道内的局势早已明朗。明军的分割包围战术已见成效,清军四面受敌,已是插翅难飞。
即便赛格率亲军勇猛冲锋,也不过是徒劳挣扎,难改败局。
常登贵的帅旗附近,早已埋伏重兵,明军的阵地如铜墙铁壁,弓弩手、火铳手以及手持长矛的士兵层层布防。
赛格的骑兵尚未冲至,箭矢已如暴雨般倾泻而下,清军骑兵被一波接一波的箭雨击溃,战马嘶鸣,士兵惨叫,前锋部队几乎瞬间崩溃。
“稳住阵型!”卡布一边催促部下继续前冲,一边试图稳住混乱的骑兵。
然而面对明军精心布置的防线,他的喊声几乎被淹没在惨烈的厮杀声中。
赛格依旧不肯停下,他催马加速,手中长枪直指帅旗,一声怒吼,试图鼓舞士气。然而此时,他的身边已所剩无几的骑兵。
四面八方都是明军士兵,他们呐喊着,挥舞着刀枪,像洪水一般朝赛格扑来。
最终,赛格的“反攻”以彻底失败告终,他的骑兵几乎全军覆没,连带他自己也深陷敌阵,进退维谷。
眼看着明军步步逼近,赛格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悔意,但更多的,还是不甘与愤怒。
常登贵冷眼旁观这一切,他看着眼前的清军陷入绝境,心中一片平静。
他远远望见清军队伍中赛格的认旗正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冲来,嘴角不禁浮现一丝讥笑。这赛格,不过是仗着贝勒的身份强撑威风,既无统帅之沉稳,也缺乏谋略。
若非出身高贵,又如何能担当大军前锋?
此时的赛格,在常登贵眼中,不过是个空有勇气的莽夫。
赛格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他挥舞长枪,高声下令,催促手下骑兵加速冲锋,试图撕开明军的防线。
然而,还未等他靠近,便被一支明军骑兵以极其强硬的方式截断了去路。
此时的战场上,明军将领马宝正如一把出鞘的利剑,在敌军之中所向披靡。
他所率领的几十名骑兵,在清军大阵中横冲直撞,犹如饿虎入羊群,仅仅是马宝一人,便已经斩杀了十几名清军士兵,鲜血溅满了他的铠甲。
马宝一边厮杀,一边寻找清军贝勒赛格。
他知道,只要能斩杀赛格,这支清军的攻势便会土崩瓦解。
然而,乱军之中人影攒动,要找到赛格谈何容易?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马宝扫视战场时,却发现赛格的认旗竟然直冲向自己方向而来。
看到这一幕,马宝目光一亮,大喝一声:
“兄弟们,随我杀!”
他身后的几十名骑兵当即有十余人迅速摆脱周围的清军,跟随这位猛将,毫不犹豫地朝数倍于己的清军阵中冲去。
历史的长河中,马宝本应在后来以其卓越的战绩闻名于世。
从衡阳之战斩杀尼堪开始,他在三藩之乱中担任吴周大军的前锋,率军从云南一路征战至江西,又从广西杀到四川。
他与吴国贵、王屏藩并称“吴军三大猛将”,成为满清八旗闻之色变的名字。
然而,历史的胜利者书写了他的无名,作为失败一方,马宝的功绩在正史中几乎被完全抹去,鲜有人知。
但眼下,这些并不重要。
赛格此时并不知自己正在接近生死关头,他的认旗一路前冲,格外显眼,引得无数明军将士的注目。
然而,这份招摇也为他埋下了隐患。
不到两里的距离,他左右两翼的清军骑兵便已有几十人被明军缠住,脱离了队伍,乱军之中,队形散乱的骑兵变得不堪一击。
正当赛格犹豫着是否应该调整战术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喊杀声,他定睛望去,只见一员猛将正策马狂奔而来。那人身披铠甲,虎背熊腰,面容凶狠,手持一柄闪着寒光的马槊。
他一路冲杀,连斩三名挡路的清军骑兵,血光飞溅,直奔赛格而来。
赛格一时愣住,他并不认得眼前这员明军大将,但也不将其放在眼里。
身为满洲贝勒的他,自幼习武,又率领的是清军精锐,自然自信心十足。
他冷笑一声,心中暗道:
“区区一个汉人武将,也敢在本贝勒面前猖狂?不自量力!”
赛格毫无惧色,举枪迎战,然而,近战的瞬间,他立刻感受到了压力。
马宝的槊法凌厉迅猛,每一击都带着雷霆之势,甚至透过武器传递到赛格手臂上的震动,都让他感到一阵酸麻。
战场上的局势也愈发不利,马宝身后十余名骑兵如猛虎般杀入清军阵中,他们配合默契,目标明确,完全围绕赛格展开战斗。
赛格的亲卫虽然忠诚,但显然无法阻挡这群悍勇如狼的敌人。
马宝没有给赛格任何喘息的机会,他策马绕战,马槊连刺,眼神如同锁定猎物的猛兽,一点点压缩赛格的活动空间。
赛格的坐骑已经开始焦躁不安,战马的嘶鸣声中透着恐惧,而他的护卫队也被明军逐渐分割包围。
眼看局势危急,赛格终于意识到自己低估了敌人,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大声喝令亲卫突围。
然而,此时的战场已被马宝牢牢掌控,赛格的每一步撤退都被明军精准封锁,突围的希望愈发渺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赛格的一名亲卫猛然策马向前,试图用自己的生命为主将争取逃生的机会。
那名亲卫挥舞长刀,与马宝硬碰了一记,刀断人亡,但这一瞬间的牺牲却为赛格争取了片刻的空隙。
赛格趁机猛踢战马,企图突围而去。
然而,马宝早有准备,他策马急追,槊尖直指赛格后心。
赛格只觉得一阵寒意袭来,情急之下连人带马猛然向侧翻滚,堪堪避开致命一击。
这一场遭遇战,赛格虽侥幸保命,但他的部队已然溃散,清军精锐的伤亡令他心痛,而他更为自己的轻敌后悔不已。
远处,明军的呐喊声渐渐响彻战场,马宝带着部下重整队形,像一头伺机而动的猛兽,随时准备再度扑杀。
赛格作为满清的贝勒,内心早已积累了多日的郁闷与不满,此次遭遇埋伏,终于让他忍不住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怒火。
“嗖——嗖——嗖——!”
一声声急促的枪声和弓箭的呼啸声划破了空气,战场瞬间陷入了混乱。
赛格猛地挥起手中的长枪,脸上露出一丝狞笑,他策马扬鞭,目光如炬,朝着明军猛将马宝的方向冲了上去。
赛格的怒火不仅仅是对突如其来的埋伏,更是对战局的不满与对胜利的渴望。
此次突袭,若能击溃明军的主力,不仅能为清军赢得宝贵的战果,也能进一步巩固他在军中的威信。
“举旗!”赛格高声下令,身旁的亲卫骑兵们迅速响应,纷纷高举代表贝勒的认旗。
那面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成为清军骑兵冲锋的信号。
随着旗帜的飘扬,亲卫们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般,冲向明军的阵地。
不等旗手退下,赛格已经率先冲了出来,带领着少数前军和三千名亲卫,奋力向明军主将马宝的方向猛冲。
然而,战场的瞬息万变让赛格始料未及,就在他即将冲入明军阵营时,马宝展现出极高的战术素养,迅速侧身闪避。
马宝的动作迅猛,毫不留情地挥动手中的长槊,从侧面猛烈扫击,槊风呼啸而过,直逼赛格。
赛格反应迅速,奋力后倾,试图避开致命的一击,但身负重甲的他,动作略显笨拙。
尽管如此,赛格的勇猛与反应速度依然让他在这次交锋中占据了一定优势。
长槊的刮擦声划破夜空,火星四溅,赛格的护甲被擦出了一道道划痕,冷汗从额头滴落。
然而,马宝显然不是轻易被击倒的人物,作为当今明军的顶尖猛将,他的身手灵活,战斗经验丰富。
“赛格,放马过来!”马宝冷冷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赛格见状,咬紧牙关,猛然再次发起进攻。
他知道,只有击败马宝,才能彻底动摇明军的士气,确保清军的胜利。
两人势均力敌,激烈的交锋迅速点燃了整个战场。赛格挥动长枪,与马宝的长槊相互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碰撞声。
周围的亲卫和随从们见到两位主帅的激烈对决,也纷纷加入战斗,刀光剑影之间,战场上充斥着嘶喊与杀戮。
双方的兵士们被这场高层的激战所鼓舞,士气高涨,战斗力倍增,整个战场仿佛成了一片血海。
然而,战斗的高潮还未到来,赛格在一次猛烈的攻击中,因为用力过度,重心不稳,突然被马宝抓住了手中的长槊。
马宝借助马匹前冲的惯性,猛然一拉,赛格的长枪被夺了过来。
赛格失去平衡,重心一偏,从马背上摔了下去,狠狠地摔在地上。
轰隆一声巨响,赛格感到全身失去了力气,眼前一黑,意识逐渐模糊,嘴中还吐出一口鲜血。
马宝趁机反击,拔出另一支长槊,朝赛格猛然刺来。
赛格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尽力挣扎着想要重新站起,然而,已经奄奄一息的他,根本无法抵挡马宝的致命一击。
战场上,赛格的惨败让清军的士气瞬间下滑,他们看着自己的主帅被对手击倒,心中的信心也随之动摇。
眼见主帅倒地,战场上的混乱进一步加剧,许多清军士兵开始慌乱,纷纷失去战斗意志,转而四散逃跑。
与此同时,马宝并没有停下攻击的脚步,只有彻底击溃清军的主力,才能彻底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于是,他挥动长槊,带领着一众亲卫,继续向着清军的其他精锐部队发起猛攻。
清军的攻势逐渐被压制,原本还占优的局面被明军一步步逆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