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第219章 让长安人震惊的边城
第219章 让长安人震惊的边城
若让他们知道,皇上还喜欢上了男装的假戾王,一定会给影视和小说提供很多剧本。
顾长萧说,让她多弄点热气球到天上,到时候给长安的土鳖一点震慑。让他们看看,他们反对成为京师的边关旧城,荒凉之地的真面目。
顾长萧的意思是迁都的时候再弄的,但锦岁接到消息,工部的人到了燕州,后天就能到边城,她立即让人准备,当天就让热气球飞天。
先把工部的人震住,最好震慑到不用送去军训也听话的程度。
结果很让人满意,热气球是第一次惊叹,看到工地的各种大机械是第二次惊叹,当看到锦岁画的住宅房子的时候。
工部官员摇头:“这样的话房子太暗,院子太小,白日见不到太阳光,晚上光靠烛火也很黯淡。”
又有人提出:“这窗户开得太大了,很容易进风。”
然后锦岁就带他们参观季府,凌爷爷走后她重新装修过的,就是为了给工部官员还有燕十一打个样。
“这,这是琉璃?竟然用这么大块的琉璃封窗户?”
锦岁挑眉:“这是玻璃,没有琉璃那么好的工艺。你们在长安没听说嘛?我们边城的玻璃制品,可是卖遍北疆的。”
“玻璃在边城,已经是寻常之物,完全可以供宫殿封窗。”
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用手指头沾点口水,就把窗户纸捅破了的情况。
官员们有点尴尬:“实不相瞒,之前的长安鲜少有边城的情况传过去。”
他们没说实话,其实是有消息传过去的,但都被誉王党的人加工,传得全是不切实的消息。
如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年年有人冻死饿死,马贼横行,山匪遍地,戾王无道……
但这些信息,自他们进入边城起,便知道都是假的。
这里锦岁又带他们进一间房间,让人把厚厚的窗帘拉上,瞬间房间变得漆黑。
没等官员们惊慌,锦岁一按墙上的开关,只听‘哒哒’两声响,先是一缕蓝色的火苗出现在玻璃灯中,接着又出现两缕,火苗变成红色,光芒极亮。
比烛火、灯油都要亮。
众官员一时没认出来这是什么灯,皆是满脸好奇地走近观察,锦岁拉起窗帘,指着墙上镶的管道:
“这是煤汽灯,即可以像这样在房间里装管道和灯具,随时开关。也可以用提灯点着走动。对了,我们边城马路边的路灯,用的就是这个。
宫殿建设时可以预留管道,全部改用煤气灯,不管什么样的房子,都能灯火通明。”
官员们又是惊呆了:“这也是边城特有之物?”
锦岁点头:“没错!连燕州城都没有,我为建皇宫特地留的。”
“可,可这煤气也有用完的一天!并且,这灯具怎么感觉不安全呢?”
“这些问题咱们后面再慢慢讨论,现在我带你们去看看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有什么好看的?建皇宫当然要用糯米水、砖头和上好的木材,肯定是边城原材料不多,需要从别处调来材料,才要提前跟他们商议的吧!
结果锦岁把他们带进了水泥工坊,又带他们去看了水泥建的房子,一路上看到跟长安完全不同的力大无穷城,众官吏只有惊叹的份。
不敢有一丝小瞧!到底是谁说边城是荒凉边关,不适合做京师的!
“有了水泥,建设速度会很快,并且陛下说了,皇宫可以慢慢修,只要先修好几殿,就能迁都。”
“现在,你们还觉得困难吗?”
老官员愁眉不展,不管是煤气灯、玻璃窗还是水泥,他们见都没见过,用于皇宫建设,史无前例,他们担心啊!
但年轻些的官员则是跃跃欲试,从进到边城来,看到天上飞的热气球,地上跑的四轮车,直通东海的大货船,他们就明白,新国都是跟长安完全不同的。
如果拒绝新事物,拒绝学习和进步,那他们迟早会被淘汰掉。因为边城有很多出色的工匠,等着取而代之呢!
工部官员来的时候,顾长萧给了他们一道旨意,那就是唯凌姑娘之命是从。凌姑娘是未来的皇后!
所以官员们虽然心有不满,但也不敢表现出来,只是尽可能地跟锦岁商议。
规划图画出来,沙盘建起来,建筑材料运过来,水泥坊、砖瓦坊待命,一批技术成熟的工匠到齐,再配合边城特有的工具,半个月后,工部官员们的信心回来了。
正式开始皇宫的修建工作,锦岁的学院又滞后了,不过建好了两个分院,锦岁准备先招生,学院就跟皇宫一样,慢慢修嘛!
大夏的皇帝还没有染上后世大清皇帝爱修园林的嗜好,所有宫殿都以实用为主,没有那么多里胡哨的。
特别是新国都的皇宫,规划的巍峨大气,没有流光溢彩,不似贝阙珠宫,但有着皇权的威严和贵气。
锦岁以为顾长萧会等皇宫修一半才迁都,结果七月他来信说,年前就会迁过来。
先在旧王府办公,他要以大夏开国皇帝为榜样,那时候建国都,又穷又缺东西,先修好的几个殿冷得很,妃子们都挤着住。
修了三年多,才有了皇宫的模样。相比之下,现在的情况已经够好了!
锦岁劝他:“不用那么急,迁都是大事,慢慢来。”
步子迈太大,会让很多人掉队的,并且在长安留下太多权贵、士族,他们又会闹事,来回地平叛,麻烦的很。
顾长萧又说,他要赐婚寒星和十二娘,然后留他俩镇守长安,最少三年之内不会调回寒星,凡是敢闹事的,寒星有先斩后奏权。
这个权力给的就大了!寒星这家伙也是真牛,给人一种温润儒将的感觉,提刀砍人的时候又比谁都猛。
锦岁把这个消息告诉燕十一,没想到这乌龟竟然说:“哪些,姓寒的勉强配得上我妹!”
锦岁直接给他一肘:“我家寒星要模样有模样,要爵位有爵位,要身材有身材,还有钱,哪里配不上你妹了?”
燕十一突然低声说:“你说我现在也去长安,能不能让皇上给我也赐个婚?”
锦岁无语:“你哥不会让你去的!怎么,你看上长安那个姑娘了?”
“这倒没有,就是我哥说我该成亲了,可找媳妇也太麻烦了,干脆让皇上随便赐一个算了。皇上赐的婚,保险。”锦岁觉得她永远也跟不上燕十一的脑回路,故意道:“你干脆学贵女抛绣球招亲算了!”
燕十一竟然一本正经地说:“那不行!女孩子怎么能挤在一起抢绣球?打马球倒是可以!”
锦岁很想说,挤在一起抢绣球倒没啥,但抢到最后发现奖品是你,就太让人失望了。
八月的时候,又有一批官员提前到达边城,程榆和李恒也一起回来了。
程榆是满脸凝重,他是文官不能封爵,但官升三品,做了天子近臣,肩上责任重大。
李恒虽然没升官,但现在他这个燕州牧的含金量,跟之前可是完全不同的。
他还把自己的家人接了过来,以前总想着回长安,哪怕致仕也要回。现在他却想再干上二十年!
没想到自己当了这么多年墙头草,被季老大一怒之下割了胡子,自此站稳了墙头,到落到这般天大的好处。
虽然不是从龙之功,但也差不多。往后的官场,他只要不作死,就能平安干到老。
想想那些比他官职高,但坚定站誉王的同僚,全部葬身菜市口。
李恒来边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长孙给锦岁磕头,把锦岁磕的莫名其妙,折我寿啊!
李恒没有说出口,并且他觉得要是说出感谢凌姑娘削了他的胡子,就太奇怪了,会被人当成笑话的。
所以就让孙子替自己磕一个,以后他就是坚定的‘皇后党’。
锦岁牵起才五岁的李渔,既然人家磕了头,自己勉强算是长辈,得给见面礼。
笑问他:“初来边城,想要什么呀?凌姐姐做主,你想什么都给你。”
结果小正太指着天上的热气球,兴奋地说:“我想飞上去!”
李恒的家人吓一跳,忙说是孩子胡说的,那可不敢飞。
但小家伙坚持,抓着锦岁的衣袖说他是真的想飞,他都看到了,那上面有人。
最终李恒做主,许他飞一次,但不能飞太高。李家一个护卫和黑羽营一个将士陪小家伙飞的,虽然只飞了几十米高,依旧让他兴奋不已。
下来之后拍着胸脯说:“祖父,孙儿不想读书考状元,孙儿要当飞天的士兵!”
李恒哭笑不得,边城就不是个能让孩子静下心读书的地方,这一路进城,别说孙子,连小儿子、女儿都被吸引得坐不住。
他想到自己在长安时,那些官员、权贵百般向他打听,边城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他开始还实话实说,除了冬天比长安冷点,不管是住处、马路、吃食、商贸、水运、田地等等方面,虽然不说跟长安比肩,但也没差多少。
特别是开放北疆贸易后,商贸极为发达,长安都很多年没见过域外商人了,但边城经常能看到。
结果他的实话无人相信,认定他是被陛下授命游说的。
李恒都气闷起来,再有人问他,他就摇头道:
“迁都之后到达长安,你们亲自一见就知道了。边城是一天一个样,我已经离开这么久,变化肯定很大。”
他特地没先回燕州城,而是陪新到的官员一起来边城,就是为了看他们的表情。
那反应,让李恒心中那口闷气全消,通体舒爽!就是这种感觉,你们才是乡巴佬进城。
不愿来的权贵、士族,就守着日渐腐朽、落败的长安的!边城是属于心中有朝气,对未来充满期待之人的。
那些只会挑剔的老古板、老迂腐,就留在长安守皇陵吧!
程榆回来之后,锦岁轻松很多,反正城建后她全交给程榆了。学院第一批招收的是女学生,陈芸娘负责,主要教纺织、刺绣还有医护。
夫子是由我们屯田营家属中的那些姑娘、媳妇担任,她们跟着陈芸娘学了这么久,完全有能力担任。
特别是医护这个新职业,锦岁亲自写的教科书,有几个军医轮流来上课。
锦岁偶尔也会去上一节课,每次她去的时候,连军医和医学徒都来听课。大家都知道学医很苦,但学出头之后不管是收入,还是身份地位都高于其它行业。
但数医护招生最严,只要考核合格,不光学费全免,还住宿和餐食,一年还有两身校服。
但凡眼光长远点的家长,都会让女儿先考医护,考不过再去学纺织女工。
只有想着短期利益,希望女儿能尽快工作赚钱的家长,才会不加思考地让女儿去学纺织或刺绣。
锦岁本来只想先在边城招女学生,结果燕十一在燕州一宣传,燕州也来了几百个适合女子报名。
幸好燕十一送了一批燕家的绣娘来当夫子,才能收下这么多学生。
学院一边继续盖着,一边已经正常上课,只有大门的牌子还没挂,锦岁准备等顾长萧来了,由他揭牌。
如此一来,咱们的技术学院也算得到朝廷的认可,就算被国子监之流看不起,但也不敢嘲讽。
转眼到了九月秋收,锦岁特地给所有已经到了边城的官员放一天假,连燕州的官员也一并到齐。
由程榆带着一起去看试验田丰收,也是这一次之后,那些官员才彻底认可了边城能当国都的。
因为收的是红薯、土豆、生、番茄和改良了种子的小麦。
这一天那些官员的嘴巴都没合上,不断用小指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土豆,一亩的产量高达两千五百斤!红薯,一亩高达两千斤!番茄更是夸到的有三千斤,生产量虽少,只有三百多斤。
但生出油率极高,且营养丰富,口感又好,宜菜宜粮。
跟上次带燕十一看收成一样,要不是亲眼所见,绝对以为边城人在吹牛!
就连长安最高产的麦子,也比不上边城,因为这边有肥料,麦粒颗粒大,且不易生病,产量还高。
直到后面官员们都麻木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亩产过千的农作物,边城竟然有这么多样!
誉王败得不冤啊!他对边城,简直是一无所知。
若让他们知道,皇上还喜欢上了男装的假戾王,一定会给影视和小说提供很多剧本。
顾长萧说,让她多弄点热气球到天上,到时候给长安的土鳖一点震慑。让他们看看,他们反对成为京师的边关旧城,荒凉之地的真面目。
顾长萧的意思是迁都的时候再弄的,但锦岁接到消息,工部的人到了燕州,后天就能到边城,她立即让人准备,当天就让热气球飞天。
先把工部的人震住,最好震慑到不用送去军训也听话的程度。
结果很让人满意,热气球是第一次惊叹,看到工地的各种大机械是第二次惊叹,当看到锦岁画的住宅房子的时候。
工部官员摇头:“这样的话房子太暗,院子太小,白日见不到太阳光,晚上光靠烛火也很黯淡。”
又有人提出:“这窗户开得太大了,很容易进风。”
然后锦岁就带他们参观季府,凌爷爷走后她重新装修过的,就是为了给工部官员还有燕十一打个样。
“这,这是琉璃?竟然用这么大块的琉璃封窗户?”
锦岁挑眉:“这是玻璃,没有琉璃那么好的工艺。你们在长安没听说嘛?我们边城的玻璃制品,可是卖遍北疆的。”
“玻璃在边城,已经是寻常之物,完全可以供宫殿封窗。”
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用手指头沾点口水,就把窗户纸捅破了的情况。
官员们有点尴尬:“实不相瞒,之前的长安鲜少有边城的情况传过去。”
他们没说实话,其实是有消息传过去的,但都被誉王党的人加工,传得全是不切实的消息。
如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年年有人冻死饿死,马贼横行,山匪遍地,戾王无道……
但这些信息,自他们进入边城起,便知道都是假的。
这里锦岁又带他们进一间房间,让人把厚厚的窗帘拉上,瞬间房间变得漆黑。
没等官员们惊慌,锦岁一按墙上的开关,只听‘哒哒’两声响,先是一缕蓝色的火苗出现在玻璃灯中,接着又出现两缕,火苗变成红色,光芒极亮。
比烛火、灯油都要亮。
众官员一时没认出来这是什么灯,皆是满脸好奇地走近观察,锦岁拉起窗帘,指着墙上镶的管道:
“这是煤汽灯,即可以像这样在房间里装管道和灯具,随时开关。也可以用提灯点着走动。对了,我们边城马路边的路灯,用的就是这个。
宫殿建设时可以预留管道,全部改用煤气灯,不管什么样的房子,都能灯火通明。”
官员们又是惊呆了:“这也是边城特有之物?”
锦岁点头:“没错!连燕州城都没有,我为建皇宫特地留的。”
“可,可这煤气也有用完的一天!并且,这灯具怎么感觉不安全呢?”
“这些问题咱们后面再慢慢讨论,现在我带你们去看看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有什么好看的?建皇宫当然要用糯米水、砖头和上好的木材,肯定是边城原材料不多,需要从别处调来材料,才要提前跟他们商议的吧!
结果锦岁把他们带进了水泥工坊,又带他们去看了水泥建的房子,一路上看到跟长安完全不同的力大无穷城,众官吏只有惊叹的份。
不敢有一丝小瞧!到底是谁说边城是荒凉边关,不适合做京师的!
“有了水泥,建设速度会很快,并且陛下说了,皇宫可以慢慢修,只要先修好几殿,就能迁都。”
“现在,你们还觉得困难吗?”
老官员愁眉不展,不管是煤气灯、玻璃窗还是水泥,他们见都没见过,用于皇宫建设,史无前例,他们担心啊!
但年轻些的官员则是跃跃欲试,从进到边城来,看到天上飞的热气球,地上跑的四轮车,直通东海的大货船,他们就明白,新国都是跟长安完全不同的。
如果拒绝新事物,拒绝学习和进步,那他们迟早会被淘汰掉。因为边城有很多出色的工匠,等着取而代之呢!
工部官员来的时候,顾长萧给了他们一道旨意,那就是唯凌姑娘之命是从。凌姑娘是未来的皇后!
所以官员们虽然心有不满,但也不敢表现出来,只是尽可能地跟锦岁商议。
规划图画出来,沙盘建起来,建筑材料运过来,水泥坊、砖瓦坊待命,一批技术成熟的工匠到齐,再配合边城特有的工具,半个月后,工部官员们的信心回来了。
正式开始皇宫的修建工作,锦岁的学院又滞后了,不过建好了两个分院,锦岁准备先招生,学院就跟皇宫一样,慢慢修嘛!
大夏的皇帝还没有染上后世大清皇帝爱修园林的嗜好,所有宫殿都以实用为主,没有那么多里胡哨的。
特别是新国都的皇宫,规划的巍峨大气,没有流光溢彩,不似贝阙珠宫,但有着皇权的威严和贵气。
锦岁以为顾长萧会等皇宫修一半才迁都,结果七月他来信说,年前就会迁过来。
先在旧王府办公,他要以大夏开国皇帝为榜样,那时候建国都,又穷又缺东西,先修好的几个殿冷得很,妃子们都挤着住。
修了三年多,才有了皇宫的模样。相比之下,现在的情况已经够好了!
锦岁劝他:“不用那么急,迁都是大事,慢慢来。”
步子迈太大,会让很多人掉队的,并且在长安留下太多权贵、士族,他们又会闹事,来回地平叛,麻烦的很。
顾长萧又说,他要赐婚寒星和十二娘,然后留他俩镇守长安,最少三年之内不会调回寒星,凡是敢闹事的,寒星有先斩后奏权。
这个权力给的就大了!寒星这家伙也是真牛,给人一种温润儒将的感觉,提刀砍人的时候又比谁都猛。
锦岁把这个消息告诉燕十一,没想到这乌龟竟然说:“哪些,姓寒的勉强配得上我妹!”
锦岁直接给他一肘:“我家寒星要模样有模样,要爵位有爵位,要身材有身材,还有钱,哪里配不上你妹了?”
燕十一突然低声说:“你说我现在也去长安,能不能让皇上给我也赐个婚?”
锦岁无语:“你哥不会让你去的!怎么,你看上长安那个姑娘了?”
“这倒没有,就是我哥说我该成亲了,可找媳妇也太麻烦了,干脆让皇上随便赐一个算了。皇上赐的婚,保险。”锦岁觉得她永远也跟不上燕十一的脑回路,故意道:“你干脆学贵女抛绣球招亲算了!”
燕十一竟然一本正经地说:“那不行!女孩子怎么能挤在一起抢绣球?打马球倒是可以!”
锦岁很想说,挤在一起抢绣球倒没啥,但抢到最后发现奖品是你,就太让人失望了。
八月的时候,又有一批官员提前到达边城,程榆和李恒也一起回来了。
程榆是满脸凝重,他是文官不能封爵,但官升三品,做了天子近臣,肩上责任重大。
李恒虽然没升官,但现在他这个燕州牧的含金量,跟之前可是完全不同的。
他还把自己的家人接了过来,以前总想着回长安,哪怕致仕也要回。现在他却想再干上二十年!
没想到自己当了这么多年墙头草,被季老大一怒之下割了胡子,自此站稳了墙头,到落到这般天大的好处。
虽然不是从龙之功,但也差不多。往后的官场,他只要不作死,就能平安干到老。
想想那些比他官职高,但坚定站誉王的同僚,全部葬身菜市口。
李恒来边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长孙给锦岁磕头,把锦岁磕的莫名其妙,折我寿啊!
李恒没有说出口,并且他觉得要是说出感谢凌姑娘削了他的胡子,就太奇怪了,会被人当成笑话的。
所以就让孙子替自己磕一个,以后他就是坚定的‘皇后党’。
锦岁牵起才五岁的李渔,既然人家磕了头,自己勉强算是长辈,得给见面礼。
笑问他:“初来边城,想要什么呀?凌姐姐做主,你想什么都给你。”
结果小正太指着天上的热气球,兴奋地说:“我想飞上去!”
李恒的家人吓一跳,忙说是孩子胡说的,那可不敢飞。
但小家伙坚持,抓着锦岁的衣袖说他是真的想飞,他都看到了,那上面有人。
最终李恒做主,许他飞一次,但不能飞太高。李家一个护卫和黑羽营一个将士陪小家伙飞的,虽然只飞了几十米高,依旧让他兴奋不已。
下来之后拍着胸脯说:“祖父,孙儿不想读书考状元,孙儿要当飞天的士兵!”
李恒哭笑不得,边城就不是个能让孩子静下心读书的地方,这一路进城,别说孙子,连小儿子、女儿都被吸引得坐不住。
他想到自己在长安时,那些官员、权贵百般向他打听,边城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他开始还实话实说,除了冬天比长安冷点,不管是住处、马路、吃食、商贸、水运、田地等等方面,虽然不说跟长安比肩,但也没差多少。
特别是开放北疆贸易后,商贸极为发达,长安都很多年没见过域外商人了,但边城经常能看到。
结果他的实话无人相信,认定他是被陛下授命游说的。
李恒都气闷起来,再有人问他,他就摇头道:
“迁都之后到达长安,你们亲自一见就知道了。边城是一天一个样,我已经离开这么久,变化肯定很大。”
他特地没先回燕州城,而是陪新到的官员一起来边城,就是为了看他们的表情。
那反应,让李恒心中那口闷气全消,通体舒爽!就是这种感觉,你们才是乡巴佬进城。
不愿来的权贵、士族,就守着日渐腐朽、落败的长安的!边城是属于心中有朝气,对未来充满期待之人的。
那些只会挑剔的老古板、老迂腐,就留在长安守皇陵吧!
程榆回来之后,锦岁轻松很多,反正城建后她全交给程榆了。学院第一批招收的是女学生,陈芸娘负责,主要教纺织、刺绣还有医护。
夫子是由我们屯田营家属中的那些姑娘、媳妇担任,她们跟着陈芸娘学了这么久,完全有能力担任。
特别是医护这个新职业,锦岁亲自写的教科书,有几个军医轮流来上课。
锦岁偶尔也会去上一节课,每次她去的时候,连军医和医学徒都来听课。大家都知道学医很苦,但学出头之后不管是收入,还是身份地位都高于其它行业。
但数医护招生最严,只要考核合格,不光学费全免,还住宿和餐食,一年还有两身校服。
但凡眼光长远点的家长,都会让女儿先考医护,考不过再去学纺织女工。
只有想着短期利益,希望女儿能尽快工作赚钱的家长,才会不加思考地让女儿去学纺织或刺绣。
锦岁本来只想先在边城招女学生,结果燕十一在燕州一宣传,燕州也来了几百个适合女子报名。
幸好燕十一送了一批燕家的绣娘来当夫子,才能收下这么多学生。
学院一边继续盖着,一边已经正常上课,只有大门的牌子还没挂,锦岁准备等顾长萧来了,由他揭牌。
如此一来,咱们的技术学院也算得到朝廷的认可,就算被国子监之流看不起,但也不敢嘲讽。
转眼到了九月秋收,锦岁特地给所有已经到了边城的官员放一天假,连燕州的官员也一并到齐。
由程榆带着一起去看试验田丰收,也是这一次之后,那些官员才彻底认可了边城能当国都的。
因为收的是红薯、土豆、生、番茄和改良了种子的小麦。
这一天那些官员的嘴巴都没合上,不断用小指掏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土豆,一亩的产量高达两千五百斤!红薯,一亩高达两千斤!番茄更是夸到的有三千斤,生产量虽少,只有三百多斤。
但生出油率极高,且营养丰富,口感又好,宜菜宜粮。
跟上次带燕十一看收成一样,要不是亲眼所见,绝对以为边城人在吹牛!
就连长安最高产的麦子,也比不上边城,因为这边有肥料,麦粒颗粒大,且不易生病,产量还高。
直到后面官员们都麻木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亩产过千的农作物,边城竟然有这么多样!
誉王败得不冤啊!他对边城,简直是一无所知。